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丽水热线 > 时尚 > 正文

从军装到西装,再到如今的运动装,男人的“战服”是如何被流行文化塑造的?

2019-09-23 11:24:48 来源: 阅读:1

形式追随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看似单调乏味的男装无法和绚丽多彩的女装相提并论。然而在20世纪,西装、长裤和牛仔服,女人们顺理成章地穿上原本属于男人的衣服招摇过市。同样,在男装体系中起初被视作与时尚无关的运动装和工作服,也成了当下持续在T台上发酵的主题。如果这能引发你对男装的兴趣,可以去看看《颠覆与重塑: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从中感受上世纪男装进化的原动力——“形式追随功能”。

展览于4月刚刚开馆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精选了52件意大利设计师马西莫·奥斯蒂(Massimo Osti)的古着收藏,时间从1910年跨越到1990年。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曾这样评价马西莫,“他是第一批从军用服装中汲取大量灵感并运用到服装制作上的设计师之一”。喜欢颠覆和改造的马西莫从各地收集军用服装,研究它们的口袋、褶皱、帽子、内部圈绳,双层设计、皮带轮、铰链等设计。

从军装到西装,再到如今的运动装,男人的“战服”是如何被流行文化塑造的?

帐篷披风

起源于英国海军的粗呢外套采用的是栓扣和绳圈而非扣眼,对严寒中麻木的手指来说非常实用,同时延伸至两肩的抵肩还能够承受绳索、电线的压力。上世纪30年代的A2飞行员夹克具有把衣领闭合的拉环、收紧腰部的双带绑扣、阻止空气透过拉链的皮条、袖子上的加固贴片和腋下的三角形衬布等特点,既保暖又耐磨。

拐角处陈列的“Zeltbahn Cape”是德国军队使用的多用途组合式三角形布料披风。两个三角形披风可以作为担架使用;如果把披风里装满芦苇秸秆然后绑密,就成了临时救生筏;如果将几件披风紧固在一起,可以搭建一个容纳8人的帐篷。衣服边缘的孔眼就是为将其固定时穿绳索和钉子预留的。

在马西莫的主导下,军用装备的各种细节被重新转化到了设计中,并改变了上世纪后30年的男装审美。展览中可拆卸衬里的野战夹克是以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登陆时所穿的作战夹克为原型改造的。它也是马西莫个人最爱的日常穿着,夹克上的几个口袋刚好可以分装笔记本、硬币,和他几乎不离手的烟斗与烟草。在设计时,马西莫可能没想到,这件新夹克将步兵基本款变成了日后都市青年传播自主意识的载体。

1982年C.P.Company的秋冬系列推出了一系列可拆卸领子和袖子的模块式夹克,同时它使用了针织、油布、皮革和仿鹿皮等多种面料以及色彩鲜艳的缎质衬里。这个成为公司商业转折点的系列是受荷兰警员夹克的启发。80年代末“Mille Miglia”古董车大赛的赞助服装护目镜夹克(Goggle Jacket)也是在研究了日本民防部队使用的防护面罩之后设计而来。

在展览的中间部分,一面由材质和颜色排列组合的墙壁显示了马西莫对面料行业的推动。他首先提出了成衣染色的理念,如果在一次单浴染色中同时染两种或多种不同面料,比如棉、羊毛、尼龙、皮革等,就会对染色剂产生不同的反应,进而获得“同色系”的效果。这个新流程是纺织工业变化的基础。

他还是第一个自产混合纤维布料的人。从生产商手中拿到的布料,如果不进行一番改造,马西莫几乎不直接使用。如果一种布料太松垮,他会添加树脂涂层以达到“塑形”目的;如果布料太坚硬,他会用硅软化剂进行水洗处理。起初只是单纯从审美的角度,慢慢地,在其实验下诞生了“橡胶涂层”“金刚砂打磨”以及“压缩纤维”等材质。“科技羊毛”是他在档案馆发现一件40年代的水手短外套时,受其内部的黏合单层尼龙的启发,用羊毛和不抽丝的针织尼龙网通过热熔工艺制作而成的新型防皱透气面料。

1987年,马西莫工作室的风格搭配助理洛伦佐·皮亚齐通过调研了解到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叫sway的尼龙。它涂有一层含热敏微胶囊的树脂,这些三四微米的微胶囊中含有染料和颜色中和剂,会对周围温度的变化做出反应。温度的升高和降低都会让其颜色发生改变,冬装的变色温度为11~19摄氏度,夏装为24~32摄氏度。工作室拿到的第一件样品是白色的,温度降低后就变成了蓝色。

就这样Stone Island推出的第一件由液晶制成的冰夹克可以随温度的变化而变换颜色,同时既防水又防风。在伍迪·艾伦的电影《西力传》(变色龙)流行之后,冰夹克承袭了变色龙夹克的别名。这种总体呈现功能性和材质优越性的设计在如今的巴黎时装周上仍能窥见。

从军装到西装,再到如今的运动装,男人的“战服”是如何被流行文化塑造的?

Stone Island 古着

从军装到西装,再到如今的运动装,男人的“战服”是如何被流行文化塑造的?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