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乡村情怀的守护者”定向全科教师调研团于6月27日赴浙江省丽水市的遂昌县和松阳县,对杭师大小教125班即将完成毕业服务的第一批定向生开展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心路历程,对乡村的价值以及情感取向。愿更多的教师愿意扎根乡村,真正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先导。浙江省于2012年开始实施定向师范生的全科培养计划,这是浙江省平衡城乡师资的重要举措。杭州师范大学小教专业全科教师班是浙江省第一个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试点项目,也是浙江省31项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它由杭师大和丽水市教育局合作,每年向丽水的松阳、遂昌定向招收30名学生,学生毕业后由丽水市教育局统一安排。6月28日,实践团队来到了遂昌县三仁畲族民族乡中心小学,对在这里进行了毕业服务的李逸颖老师展开访谈。
遂昌县三仁畲族民族乡中心小学的规模并不大,教室设备也比较简陋。但自然环境优美:校门外就是一片稻田,小道两旁绿树成荫,望去满目葱茏;学校依高山而建,后方群山环绕,湛蓝的天空和远处青绿的山树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所见的一切都映衬得如此分明。一进门,就可以看到绘有56个民族的墙画,“仁爱、仁智、仁和”的校训在教学楼上也显得格外醒目。
图为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墙画。李昕怡 摄
小学一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和二十二位老师,有25%的学生和9%的老师是畲族。学校开设了非常具体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畲族传统体育、畲语课堂等课程,团队访问的李老师也投入到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之中,准备开发一门新的校本课程——畲语阅读课,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课程还在打磨之中,相信不久就会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作为定向全科教师,李老师不仅任教语文,还担任着一整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当问及大学的全科教育时,李老师认为大学的见实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实习过后感觉完全不一样,自己就能站着讲台上上课了,这是学校所教授的理论课程完全不能相比的。见实习能够将学习的心理学知识等运用到课堂之中。而在毕业进入工作后,李老师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类活动和比赛,加入名师工作室,寻求自主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对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李逸颖老师进行访谈。李昕怡 摄
而当问到定向服务6年后的选择时,李老师说自己很喜欢教书,仍旧会留在这所学校继续职教。回答这个问题时,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眼睛也亮亮的。乡村小学教师对于定向毕业的李老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带给她更多的是成就感和幸福感。李老师将责任与情怀落实在实践教育之中,真正做到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遂昌县三仁畲族民族乡中心小学的蓝校长也肯定了定向师范生对乡村小学的作用。“一专多能”的定向毕业生们助力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小学的教师缺口,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生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蓝校长和李老师的合影。李昕怡 摄
团队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老师都选择留在乡村小学,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散发光热。他们都是年近而立的青年,正值年富力强时,这正应了茨威格所言,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祝福所有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力的人,都能发自内心地幸福和骄傲。漫漫乡村路,步步前乡村情。六年风雨去,桃李自成蹊。
(通讯员陈欣尧)
推荐阅读:旗龙